UCC Black 品飲室
尋找自己真正的需求 ——
Podcast「台灣通勤第一品牌」

從便當店一路走到家喻戶曉的 Podcast「台灣通勤的第一品牌」,輕鬆歡樂卻從不馬虎,談笑風生又默契十足的幹話系風格,彷彿所到之處皆有笑聲感染人群,抬槓抬得言之有物,聊天聊得引人入勝,紮紮實實成為台灣最紅的節目之一。

創作者的長期焦慮

身為七年級中段班的他們,出社會也經過十幾年的時間,回想起社會新鮮人的自己,何a想了想,他覺得剛開始找工作時,心態是相對急躁的,希望趕快做出成績,趕快擺脫菜鳥,可是現在工作追求的不是這種「快」,而是維持「穩定」,願意留出時間讓自己慢慢成長。

誠誠感同深受,尤其剛出社會的氛圍、周遭人對你的態度都是:趕快加油,趕快賺大錢。越年輕的時候,大家越會用「趕快成功」來要求你,但當年紀到了三十幾歲,便比較容易找到自己的節奏,因為旁人對你的要求有所改變,你反而有空間尋找自己的心之所向。

偏偏,如今的他們,面對的又是不一樣的戰場,同時擁有創作者、自雇者等等多重身分,他們感受到的焦慮亦是多數上班族難以體會的。畢竟創作的壓力,向非創作者解釋也不是那麼容易理解,而各類以創作為業的人,都活在一種長期的焦慮底下,「競爭很即時」,何a隨後表示,日復一日在如此即時的環境裡,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如何做長期的思考,無論生意、創作才能維持較為穩定的表現。

「換言之,假使台通接下來的三集都沒有廠商置入合作,可是我們還是得思考,一百集之後台通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節目?而往往這兩者並存的時候,就是真正的壓力來源。」

生活中的經驗俯拾皆是題材,他們透過積極接觸新的人事物,來降低創作或靈感的焦慮,這卻也是疲憊的來源。休息與素材缺一不可,又該如何拿捏和調整自己的狀態?

當然,每個人的紓壓不同,誠誠知道自己喜歡工作,不太需要有「關機」的時候,過不去的時候就和朋友聊一聊、抱怨幾句。反觀何a,他的紓壓方式就是設法維持心情舒服的狀態,會選擇騎車兜風、耍廢一整天,跟自己說:今天只要做一件事情,就是「徹底耍廢」,那天就會過得很舒服。

UCC BLACK 死忠的支持者

「我們喝UCC的罐咖喝了好一陣子,做便當的時候每天都喝,是每一天!那時候都買旋鈕罐的 UCC BLACK,還曾經直接在便利商店訂整箱的來喝。」

誠誠跟何a或許可以稱為UCC BLACK 死忠的支持者之一,其一是因為夠冰喝起來才爽快,他們幾乎是在一早八點多的時候喝上一罐,宣告開始上工,再者為容量與便利性的問題,紙杯的現煮咖啡容量較大,無法一口氣喝完,因此罐裝咖啡是最合適的選擇。UCC BLACK的旋鈕罐外送攜帶方便,轉緊丟進保溫袋放在摩托車前面,隨時可以拿起來喝一、兩口。

何a覺得 UCC BLACK 外觀很有戰鬥感,打開喝幾口,喝完就上工,所以他們以前早上和下午會各買一次,需求量極大,每天都得喝,,風味比其他品牌的咖啡更乾脆,瓶身設計又帥,拿起來還有高人一等的專業感,覺得連路人都能看出來他們準備開始認真上班。

對兩人而言,UCC BLACK,小小一罐是相當聰明的選擇,覺得那是最完美的容量,其他品牌的罐裝咖啡也無法滿足他們開工前喝一罐的儀式感,就連現在偶爾錄音錄得太晚,依然會去買幾罐 UCC BLACK 回來,給自己一個準備開工的情境。

UCC BLACK 與台通的共通性

話鋒一轉,對於UCC BLACK 已於六月底推出的赤.濃醇咖啡以及即將推出新的期間限定藍山綜合黑咖啡,誠誠心有戚戚焉地表示,台通有一個隱藏概念, —— 不聊和上一集一樣的內容,將節目重複性降到最低。這點與 UCC BLACK 開發新口味的概念不謀而合,因為就算養成收聽與飲用習慣,還是會需要口味的變換,主要要讓消費者知道自己是有在尋求創新的。

UCC BLACK 真正厲害之處,是將飲用需求完整建立,而這個需求不會輕易消失,但食品的開發時間相對緩慢,也屬於比較長期的產品,假使不設法改變,大眾對品牌的既定印象會過深,因此,不斷的創新維持品牌的動能,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,某部分也跟做節目一樣

最後的最後,誠誠與何a也想給予在職場上碰壁的受雇者一些實際的建議:永遠都有更適合你的工作。

他們時常鼓勵上班族說,將自己看得重要一些,無論你是好是壞,你還是你,價值都在自己身上。如果你已經很痛苦了,為什麼要這麼害怕呢?多數人時常忽略自己為什麼而工作、工作的目的是什麼、工作的需求在哪裡,真的筋疲力盡的時候應該思考清楚。多替自己著想,很多事情自然都會有答案。